“很火!国庆假期很多游客带着孩子慕名前来。”梅州市蕉岭县石窟河畔,丘成桐国际会议中心内,游客络绎不绝。
古大存、曾国华、朱云卿、罗屏汉、田家炳、林风眠、丘成桐、李国豪……近年来,一批批以红色文化为主线的名人故居、祖居、纪念馆成为梅州的一张张文化名片。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
日前,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在城乡建设中加强历史文化保护传承的意见》明确指出,要在城乡建设中系统保护、利用、传承好历史文化遗产。
广东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做好历史文化保护传承工作。2019年5月,全省推动老区苏区振兴发展工作现场会在梅州市大埔县召开,明确提出要大力焕发红色文化资源的时代价值。近日,省政府常务会议就做好城乡建设中历史文化保护传承作出重要部署。
近年来,梅州坚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不断提高政治执行力,认真落实省委“1+1+9”工作部署和文化强省建设要求,以推进名人故居(祖居)保护修缮工作为突破口,弘扬优秀客家文化,用好红色资源、赓续红色血脉,创新历史文化资源的保护传承,延续历史文脉,凝聚振兴力量。
文物遗产“活”起来
首次到梅州,来自武汉、在广州求学的周翔原本只想参观桥梁专家李国豪的故居,来后发现,叶剑英、黄遵宪、丘逢甲、张弼士、李惠堂、田家炳等名人都是梅州人,“他们的故居都保护得很好,让人眼前一亮”。
漫步在梅州“文化之乡”,1.5万平方公里的大地上,历史文化的厚重感扑面而来:4300多座围龙屋、509处红色革命旧址、422处名人故居(祖居)、340位大学校长、36位院士、8位开国将帅、12个红色村、526处文保单位、全省唯一国家级客家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2023年“东亚文化之都”候选城市……
近年来,梅州把文化建设当作一项重中之重的工作来抓,以红色文化、历史名人的祖居等为切入点,深化历史文化的保护传承,让藏在博物馆的文物、立在大地上的遗产、写在古籍里的文字变鲜活、变生动,充分展现梅州文化名片的魅力。
统筹谋划,系统推进。梅州按照“修旧如旧”“重在活化”“循序渐进”“从高到低”“先急后缓”的原则,因地制宜、因势利导、应保尽保,形成推进名人故居(祖居)抢救性保护修缮利用工作的政策合力。
2018年3月,在省人大的支持下,《梅州市客家围龙屋保护条例》正式实施,这是一部体现地方特色、具有较强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地方性法规。实施3年多来,客家围龙屋得到全面、系统有效的保护利用。
2019年12月,梅州召开名人故居(祖居)保护修缮工作专题会。随后,《梅州市名人故(旧)居保护利用实施意见》正式印发。梅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局长谢钦文表示,印发实施意见,就是要推动梅州各地深入挖掘和系统阐发名人故居(祖居)所蕴含的文化内涵和时代价值,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
“如果说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是前人的馈赠,那么高度的文化自觉则应是我们当代人义不容辞的职责与使命。”梅州市委书记陈敏认为,把蕴藏在梅州大地上星罗棋布的文化财富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梅州完全有条件和优势打造成“博物馆之城”“纪念馆之城”,释放苏区振兴中的文化力量。
“一个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与文化记忆相关,梅州名人故居(祖居)众多,这些是最好的展览馆和博物馆,深化保护传承,用各种形式把他们的文化贡献表现出来,是一个展示、传播客家文化的好方式。”广州岭南文化研究会会长、广东财经大学教授江冰认为。
活化路子“实”起来
五华县岐岭镇凤凰村曾国华故居内,丰富的文物、照片和一册册泛黄的书页,默默诉说着将军百战沙场、九死一生、骁勇善战的传奇故事。
“没想到父亲的祖居修缮得这么好,布展很全面地展示了他的一生,对我们后人是莫大的激励!”远在石家庄的曾国华长女曾林辉感叹道。
近年来,以古大存、曾国华、罗屏汉、朱云卿、红四军纪念园、红十一军纪念馆、中央“九月来信”传递地同怀别墅、大埔中央红色交通线等为代表的一批梅州红色遗址和革命历史名人故居、纪念馆,焕然一新。与此同时,肖向荣、邓逸凡中将等名人祖居的修缮工作正在如火如荼进行。
“我们将名人故居(祖居)的保护修缮工作与红色遗址保护、红色景点建设等相融,形成合力,示范带动更多力量参与进来。”谢钦文说。
历史文化的保护,离不开资金的投入。这对经济欠发达的梅州来说,是需要解决的难题。
梅州坚持“党委领导、政府引导、群众主体、社会参与”,创新资金筹措方式,运用跨界思维,凝聚各方力量参与名人故居(祖居)的保护开发利用,形成多元投入、多方努力的良好局面。
梅州发挥校长资源、院士资源丰富优势,借力借智、借船出海、借梯登高,创新探索“校地合作”模式。
2020年林风眠诞辰120周年之际,在中国美术学院的支持下,梅州投入2800万元,在林风眠故居旁新建成林风眠纪念馆。“纪念馆的设计、施工及布展,都由中国美术学院派出的专业团队主导完成。”梅江区委常委、副区长林勇军说。
在“校地合作”模式的推动下,更多的名人故居(祖居)、纪念馆得到保护传承。蕉岭县联手清华大学丘成桐数学科学中心,设计布展丘成桐国际会议中心和丘成桐祖居;梅江区联手同济大学修缮两院院士、同济大学原校长李国豪故居,并建设“李国豪院士事迹陈列室”;大埔县联手中山大学修缮中山大学首任校长邹鲁故居……
社会力量也调动起来。
去年5月,大埔县联手山东烟台张裕葡萄酿酒股份有限公司,“企地合作”兴建张弼士博物馆,带动张弼士故居旅游景区晋升国家4A级景区,实现了以文化振兴为切入口、以产业振兴为载体,推动乡村振兴的目标。
文化底色“亮”起来
如今,一座座被活化的历史文化景点,成为梅州新地标。
古大存故居,入选梅州首批市级党员教育基地,以爱国为核心的客家红色文化,在这里散播;田家炳纪念馆,蕴含在客商骨子里的家国情怀,熏陶着纷至沓来的游客;丘成桐祖居和国际会议中心,激发着学生的数学兴趣,“数学强国”情怀永不休……
“这为我们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提供了最直观、生动的‘教材’。”梅州市直机关单位党员黄淑芬说。
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姜洪庆教授认为,梅州不仅重视保护,还突出传承,通过历史文化遗产讲好“客家故事”“中国故事”,从而产生强大感染力,提升民众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有效增强社会凝聚力。
古韵新生,魅力绽放。
文化产业化,让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交相辉映。有专家认为,文化变旅游,就像隔层纸;而旅游变文化,则像隔重山。梅州深厚的文化底蕴,本身是一种资源,挖掘保护文化资源,就是激发文化力量。梅州名人故居(祖居)、红色遗址的保护,催生了新业态,加速了文旅融合。
丘成桐国际会议中心,“数学小镇”呼之欲出,研学热逐渐兴起,以数学为基础的天文馆等项目正在谋划推进;
亚洲球王李惠堂故里,“足球小镇”雏形初现,足球赛事在这里汇聚,以球为媒的产业在这里孕育;
张弼士故居旅游景区,总投资1亿元、占地面积22亩的张裕“红酒文化小镇”项目已启动建设,将串联西河镇人文和生态资源,激活乡村振兴新动力;
艺术大师林风眠祖居,一个浪漫的“艺术小镇”正在照进现实,艺术文化与田园风光交织出醉人美景,丰富了美丽乡村的内涵。
“文化是我们的长板,也是潜力板,我们要扬长补短,筑巢引凤,将长处做得更长,栽下梧桐树,引得凤凰来。”陈敏认为,梅州将在名人故居(祖居)保护利用工作取得初步成效的基础上,抢抓机遇,乘势而上,把名人故居(祖居)保护修缮工作与推进乡村振兴、红色教育、基层党建、文化旅游和名优特产销售等工作结合起来,探寻着力点,找到新路子,让名人故居(祖居)“活”起来,让梅州名人“立”起来,让文化成为梅州苏区最鲜明的底色,让红色文化成为梅州苏区最亮丽的名片。(南方日报记者汤凯锋唐林珍 马吉池梁时禹通讯员辜昀玥)
天津北方网讯:为抗击新冠疫情,充盈百姓的米袋子、菜篮子,日前,市财政提前下达2022年支农资金13亿元...
天津北方网讯:记者从市商务局获悉,本轮疫情发生后,各大电商平台企业发挥线上下单、线下无接触式配送...
天津北方网讯:记者从市公交集团了解到,11日起,防范区域内乘公交健康码查验方式有变化,乘客必须凭手...
天津北方网讯:昨天上午,北辰区集贤里街开始了第二轮全员核酸检测。在各社区采样点,医务人员、社区工...
天津北方网讯:日前,和平区五大道街居民向本报热线23602777电话反映,小区门口的建和菜市场存在违法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