汕头经济特区要根据新的实际做好“侨”的文章,加强海外华侨工作,引导和激励他们在支持和参与祖国现代化建设、弘扬中华文化、促进祖国和平统一、密切中外交流合作等方面发挥更大作用。
去年10月13日下午,来到汕头小公园开埠区视察,先后走进开埠文化陈列馆、侨批文物馆,并步行察看街区风貌,听取当地开展开埠区修复改造、推进历史文化街区保育活化等情况介绍,要求汕头加强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在加强保护的前提下开展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有机融入现代生活气息,让古老城市焕发新的活力。
牢记殷殷嘱托,自去年以来,汕头切实加快历史文化街区保育活化工作,这处被视为“百载商埠”发源地的街区,科学推进“微改造”,推动历史风貌和城市建设有机结合,让老街区逐步焕发新的活力。
小公园开埠区▶▷
精雕细琢修缮令旧貌换新颜
汕头小公园开埠区位处老城区,是我国34个开埠城市中保存较完好的开埠区,保留着28处文物和36处历史建筑,以及大面积的旧时骑楼、建筑、街巷等。
在视察小公园开埠区并作出重要指示后,汕头加强历史文化街区保护,除了通过修缮破旧建筑、开展各项基础设施建设以壮大其“筋骨脉络”外,还围绕中山纪念亭等核心地标,有机融合非遗展示、非遗文创活化、美食体验、红色教育等主题元素,打造“民俗特色文化”经济圈,通过“戏亭印象”等文化惠民活动,逐步树立起小公园的经济文化品牌,丰富市民和游客的精神生活及消费业态。
今年初,汕头制定出台加强历史文化保护和利用实施“八个一批”工程方案,提出以小公园开埠区为重点,把老城区改造提升同保护历史遗迹、保护商埠文脉统一起来,采用“分片实施,重点示范”策略,分步以街区为修复单元,循序渐进开展活化利用。7月,小公园开埠区中山纪念亭街区、西堤街区成功入选第三批广东省历史文化街区。
随着保育活化工程的推进,小公园开埠区中山纪念亭街区、西堤街区旧貌换新颜,不仅成为当地文化地标,更吸引各地游客慕名前往打卡。
前不久,红色电影《暴风》剧组在汕头小公园实景拍摄,影片通过镜头再现百载商埠繁华,各式具有历史风情的场景布设吸引众多游客和市民拍照。
在刚刚过去的国庆假期,汕头小公园开埠区成了众多市民游客争相“打卡”的热门景点。景区管理方精心安排艺术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2周年”等主题雕塑,沿街鲜艳夺目的五星红旗迎风飘扬,与老城古韵、鮀城潮味完美融合,展现全新魅力。
金平区委党史地方志研究室一级科员张耀辉透露,当地正研究制定《小公园历史文化街区建筑修缮指引导则》,未来将对开埠区建筑群进行统一风格修缮,尽最大力度保障建筑群原始特色。
开埠文化陈列馆▶▷
展陈创新迎来参观游览热潮
位于开埠区范围内的汕头开埠文化陈列馆,自去年以来便时常迎来如潮人流。
汕头市开埠文化陈列馆负责人张如强透露,尽管受到疫情影响,2020年10月至2021年8月的参观人数就已经超过20万,馆内每天都会接到上百个预约参观的电话,4个讲解员平均每人每天要为10—12个观展单位进行讲解。
开埠文化陈列馆早在2016年就通过线上平台实现用户“足不出户”看展,线下观展的游客亦可通过扫描二维码同步听取讲解。张如强表示,随着展览陈列有了较大变动,展馆目前也将打造新的线上平台。
除了开埠文化陈列馆外,自街区升级改造以来,汕头更多优秀历史文化资源被深度挖掘整理,以陈列展览的形式进入公众视野。位于汕头小公园街区内的汕头红色交通站旧址经过精心修缮,入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建起一座陈列馆,以珍贵的实物和史料,向往来游人述说当年地下工作的惊心动魄。许多民间收藏爱好者、市民自发捐出这一时期的历史物件,进一步丰富馆内文物陈列。
而在小公园开埠区安平路37号和39号,今年新建成开放的非遗体验馆集作品展示、技艺体验、文创销售于一体,成为市民游客近距离体验汕头非遗魅力的好去处。行走在非遗体验馆内,游客可以从潮绣、潮州木雕、潮州剪纸等的经典作品中领略非遗的独特魅力与文化内涵,还能现场体验潮汕的非遗技艺。
侨批文物馆▶▷
加快推进抢救修复及数字化
侨批档案保护工作是讲好“华侨”故事、做好新时代“侨”的文章的重要抓手。一年来,汕头加强对侨批文物馆的管理运营,更好保护传承侨批这一珍贵文化遗产,擦亮“世界记忆遗产名录”牌子。
今年3月,汕头将侨批文物馆作为侨批分馆,交由汕头市档案馆负责管理,同时在档案馆增设侨批档案部,负责侨批档案的征集、保管保护、宣传和研究开发利用。今年6月9日,汕头市档案馆侨批分馆完成提质升级,全面对外开放。
通过这次改革,汕头大大提升侨批档案的保存管护水平。为加强保管利用,汕头市档案馆在库房区设置侨批档案特藏库,对侨批进行集中保护管理,并对全市范围内的侨批档案存量、保存现状等基本情况进行摸查,为制定相关侨批档案工作规范提供数据基础。
存放侨批档案的新馆库房面积近9000平方米,设置了纸质档案库、实物档案库、图书资料库、音像档案库等,可满足未来30年档案进馆需求。
与此同时,汕头还创新建立侨批专家资源库,印发管理办法,通过整合专家资源,积极申报科研课题,提升侨批档案文化的研究水平。目前已完成10位侨批研究专家、批局经营者后人的口述档案采集摄制工作。
尘封的侨批档案也有望以崭新面孔向网友展现真容。一年来,汕头加快推进抢救修复及数字化,已完成制作普通侨批仿真件916份、精品侨批仿真件1800份,并对1542件破损严重的侨批进行抢救修复,对7359封侨批进行著录。
保护运用侨批文物,为讲好汕头故事提供充沛资源。今后,汕头将陆续开展侨批文化进校园活动,邀请侨批文化专家开讲座,举办侨批灯谜、侨批剪纸、侨批书法赛、侨批知识竞赛等各种形式的活动,将侨批文化融入教学当中,让侨批文化的弘扬和传承从学生开始。
亲历者说
汕头市档案馆侨批分馆名誉馆长林庆熙:
侨胞后代踊跃捐赠侨批馆藏量翻番
南方日报:来侨批文物馆视察后,你们做了哪些重点工作,有什么感受?
林庆熙:视察以后,我们举办了多场侨批座谈会,有不少华侨和侨眷专程赶来汕头参加会议。比如新加坡华人女作家蓉子作为潮籍东南亚华人,对祖籍国情深难忘,前几年,她曾组织中、新、马、泰四国作家重温侨批,编写《侨批里的中华情》,书写游子的万里幽思。点点滴滴,都可以看到海外侨胞的浓情厚谊凝聚在心、代代延续,这些都让我备受感动。
南方日报:近一年来,汕头在侨批保护和研究上取得哪些进展?
林庆熙:自去年10月以来,各地侨胞后代、批局后人和民间收藏家踊跃捐赠侨批文物,汕头市档案馆侨批分馆的侨批原件馆藏量已达7.75万封,是2020年12月馆藏量的2倍多,实体馆藏量居全国首位。
馆藏侨批原件的丰富,有利于汕头历史文化资源的挖掘,对侨批档案的抢救、保护、研究开发和推广利用意义重大。侨批档案的研究开发工作也在持续进行。比如《麦保尔捐赠侨批档案萃编(一)》《麦保尔捐赠侨批档案萃编(二)》《泰国潮属侨批业商号印记及简况》三本侨批档案相关的书籍已完成编撰工作,现正在校对中,准备付印。(南方日报记者 余丹王涵琦)
天津北方网讯:为抗击新冠疫情,充盈百姓的米袋子、菜篮子,日前,市财政提前下达2022年支农资金13亿元...
天津北方网讯:记者从市商务局获悉,本轮疫情发生后,各大电商平台企业发挥线上下单、线下无接触式配送...
天津北方网讯:记者从市公交集团了解到,11日起,防范区域内乘公交健康码查验方式有变化,乘客必须凭手...
天津北方网讯:昨天上午,北辰区集贤里街开始了第二轮全员核酸检测。在各社区采样点,医务人员、社区工...
天津北方网讯:日前,和平区五大道街居民向本报热线23602777电话反映,小区门口的建和菜市场存在违法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