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拓展参保患者用药购药渠道,今年8月,江门市开展基本医疗保险定点药店供应国家谈判抗癌药试点工作。“不用在医院排队,我现在每个月只需要凭处方按流程就可以到定点零售药店购买抗癌药品,医保支付结算也很便捷。”江门市民群姨说。
学党史,牢记为民初心;办实事,厚植为民情怀。今年以来,江门扎实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听民声、察民情,聚焦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推动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小区旧貌换新颜,群众办事只需轻触手机,开办新企业实现“零成本”……一个个民生痛点得以解决,凸显了江门用心用情用力为群众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的初心,也让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提高。据统计,截至11月4日,江门市、县两级共推出民生实事、微实事4646项,已完成4618项,完成率99.4%。
▶▷聚焦民生补短板
清单管理落实百项民生实事
仁美社区位于江海区下沙片区,由于时间久远,这里有着大多数老旧小区都有的通病:屋面漏雨、管网老化、车位紧张……一个个问题不仅影响着居民生活的舒适度和幸福感,也制约了城市品质的提升和可持续发展。
聚焦民生短板,江门结合“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对老旧小区进行升级改造。如今,走进仁美社区,重新粉刷后的9栋居民楼外墙红黄相间,焕然一新。“楼梯间的墙面进行翻新,以往到处乱爬的电线也被统一清理了,还加装了感应电灯。”在仁美社区住了20多年的桂姨说。
今年年初,江门积极谋划推进“百件实事庆建党百年——‘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聚焦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全面梳理五大领域100项民生实事和一大批“民生微实事”,并形成工作清单和行动方案,由江门市四套班子相关负责人挂帅上下联动、统筹落实,用心用情用力为群众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推动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不断提高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在全力保障基本民生需求方面,江门已启动老旧小区改造46个,累计加装电梯470台,新建“口袋公园”178处,新建停车位26万个;累计完成中心城区农贸市场升级改造107个;打造镇(街)卫生院、敬老院“两院一体”模式,全市养老机构100%配备医疗服务;着力解决“入园难、入园贵”问题,全市财政性学前教育经费三年年均增长30.94%……
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方面,江门成功创建省级“农业特区”试点,早稻种植面积125.3万亩,粮食安全稳定有保障;推进全域自然村集中供水全覆盖,受益人口8.24万人;全市累计改成农村无害化卫生户厕48.56万户、普及率100%;全市16559名相对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出列,对口帮扶的广西崇左市4个贫困县和对口支援的四川甘孜州2个县(市)全部脱贫“摘帽”。
▶▷政务便民解难题
商事登记实现“跨省(市)智能办”
今年4月,“江门—澳门跨境通办政务服务专区”在澳门揭牌启用,成为全国首个地级市政府设在境外的综合性政务服务专区。该专区启用后,澳门市民在“家门口”即可办理301项江门政务服务。
“我前两年就通过澳门这边的智能柜台,远程办理过税务登记和开具税收完税证明等业务。今年智能柜台设备升级,特地来体验一下,10分钟左右就完成申报纳税和办理不动产权证业务,感觉很方便。”广东基顺隆新型药用包装材料有限公司总经理罗国光是澳门人,由于公司业务发展需要,以往经常往返于江门和澳门。“江门—澳门跨境通办政务服务专区”启用后,他特意试用了“不动产登记税证离岸智能联办”服务,对新功能的快捷和便利感到很惊喜。
设立“江门—澳门跨境通办政务服务专区”,是江门围绕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深化政务服务改革的一个典型案例。作为中国侨都,江门聚焦数字政府树标杆,先后启用“江门—澳门跨境通办政务服务专区”和“江门—香港跨境通办政务服务专区”,成为全国首个在境外设立综合性政务服务专区的地级市,实现港澳企业群众“零出关”即可办理超400项江门政务服务。
此外,江门还启动大湾区公积金信息共享平台对接项目,成为全国首批实现公积金业务“跨省通办”的城市之一;推出商事登记“跨省(市)智能办”,有效破解企业群众跨省异地办事多地跑、折返跑等堵点难点问题;3个行政服务中心获评全省市县级政务服务标杆大厅……
其中,“证照分离”改革充分凸显了侨乡简政为民的具体方向。推出微信智能办照、银行STM智慧柜员机智能办照、智能湾区通等系列便利化服务;制定“一天办结”改革优化方案;试点实现商事登记“跨省(市)智能办”……“自今年9月1日起,江门就已免费为新开办企业提供刻制印章和邮寄服务,全面实现开办企业‘零成本’,这方便了企业实现‘随时办’。”江门市市场监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在持续的探索中,江门始终聚焦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办事“痛点”,推动全市政务服务改革不断走向纵深,充分激发市场主体的发展活力。数据显示,截至10月25日,该市市场主体总量64万户,同比增长12.85%,今年以来新登记市场主体12.64万户,同比增长56.54%。市场主体总量是2015年改革前的2.6倍。
▶▷着眼发展开新局
“六大工程”助力高质量发展
在台山工业城内,富华重工“一件式”挂车车轴整体热处理成形、“一体式前桥”“整体式桥壳”等产品工艺技术世界领先,打破了国内依赖进口的局面。“我们实现节能减排、降低劳动强度,从传统制造业的劳动密集型转变成为技术密集型企业,打造全新的智能制造绿色工厂。”该公司总经理谭嘉骅说。
今年以来,江门锐意进取,奋力打造珠江西岸新增长极和沿海经济带上的江海门户。该市把党史学习教育与落实省委“1+1+9”工作部署结合起来,大力实施“科技引领、工业振兴、园区再造、港澳融合、侨都赋能、人才倍增”等六大工程,全力构建江门高质量发展战略新格局。
以“科技引领”工程为例,江门全力提升区域战略科技力量,在广深港、广珠澳科技创新走廊建设中主动担当作为,加快创建国家创新型城市,打造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重要承载区。同时,积极争取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重要科研机构和重大创新平台在江门布局;支持中科院(江门)中微子实验站建设,大力支持五邑大学建设高水平理工科大学,支持中德(江门)人工智能研究院发展,推动江门国家高新区扩园提质,推进省级高新区达标全覆盖,推进“双创”载体迭代升级,优化提升区域创新环境。
此外,江门还将深入推进“工业振兴”工程,推动八大战略性产业集群加速崛起,重振江门制造业雄风;深入推进“园区再造”工程,打造大湾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主战场,加快建设大型产业集聚区;深入推进“港澳融合”工程,推动江门与港澳合作再上新台阶,推进跨境要素高效便捷流动;深入推进“侨都赋能”工程,打造国内国际双循环重要交汇点;深入推进“人才倍增”工程,为高质量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力争“十四五”时期全市各类人才总量突破100万。
践行初心办实事,更高起点开新局。聚焦重大战略、中心工作,江门正抢抓“双区”和横琴、前海两个合作区建设的重大机遇,深入推进“六大工程”,全力打造江门高质量发展战略新格局。
办事体悟
江门市政务服务数据管理局党组书记、局长元小文:
助力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
今年以来,江门市政务服务数据管理局把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作为重大政治任务来抓,按照江门市委工作安排,精心组织、扎实推进,积极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一批旨在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的举措加速落地,不断提高市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近日,江门市政务服务数据管理局党组书记、局长元小文围绕该局“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的成果,以及她的心得体会与记者展开对话。
问:在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中采取了哪些创新举措,取得了哪些阶段性成效?
答:我们创新开展“我在大厅做志愿者”活动。以政务服务大厅为主阵地,组建党员志愿者“大厅办事体验团”,对政务服务提出问题建议。设置“吐槽专窗”,倾听企业群众心声。引进智慧停车系统,有效促进行政服务中心车位流转提速。
创新开展“政务服务摆渡人”行动。依托全市社工机构、义工组织、社会团体、热心企业和小区楼长,组建“政务服务摆渡人”队伍,同时通过对接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平安通”一键呼叫热线、铺设“侨都之窗”等方式,解决特殊群体的“数字鸿沟”问题。
创新在政府热线平台开通青少年心理咨询“情感暖线”。协同卫健、教育、公安、财政、团市委等部门,为全市青少年群体尤其是学生群体提供快捷的心理表达、宣泄和疏导途径。
创新构建四位一体“跨域通办”格局。实现了与澳门首批301项政务服务事项“跨境通办”,与广西桂林、贺州、崇左以及黑龙江七台河等多个城市114项政务服务事项“跨省通办”,与珠三角城市间70项政务服务事项“湾区通办”,123项高频服务事项“市域通办”。
问:推动民生实事的过程中,您有什么心得体会?
答:我们坚持把党史学习教育与强素质、转作风、提服务有效结合起来,与助力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有机结合起来,感悟责任担当,强化初心使命,找准学史力行的落脚点。
以身作则带头学。坚决落实党组书记从严治党、党建第一责任人的政治职责,带头坚持自学,不断强化自身理论水平,提高党性修养,组织带领全局党员干部自觉运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
初心不改为人民。我局作为承担数字政府和政务服务改革职能的部门,与人民切身利益息息相关,推出的每一项改革措施都要以人民为中心,以人民的幸福感、满意度是否提高作为衡量成效的唯一标准,助力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
以悟践行开新局。我局要把党史学习教育成果转化为促进业务发展的动力源泉,加快数字政府和政务服务改革建设,助推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积极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努力打造全省乃至全国一流营商环境。
履职清单
●着力改善老旧小区居住环境,提升老旧小区居民的生活品质
已启动46个老旧小区改造,建成育德、启明里、仁美、良化南等一批示范项目。老旧住宅累计加装电梯470台,有效解决了旧住宅居民上下楼难的实际困难。新建“口袋公园”178处,新建停车位26万个。实施了多轮市场升级改造工程,累计完成中心城区农贸市场升级改造107个。
●积极实施“粤菜师傅”“广东技工”“南粤家政”三项工程
今年以来,累计开展粤菜师傅培训4522人次,获证1399人次,带动创业就业4525人次。“南粤家政”工程累计培训7834人次,累计培训获证人数5801人次,带动就业11220人次。完成补贴性职业技能培训10.9万人次。培训农村电商“一村一品”带头人331人和常规性培训2672人次,培训乡村工匠3983人次。
●提升老年人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加大力度推进区域性养老服务中心、居家社区养老服务示范站点、长者食堂建设,优化服务功能,提升老年人养老服务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建成长者食堂74家,实现中心城区长者食堂建设全覆盖。实施乡镇卫生院与敬老院“两院一体”管理,养老服务与医疗服务共融发展的医养结合新模式,全市养老机构医养结合覆盖率100%。
●推进全域自然村集中供水全覆盖
全市共计完成覆盖集中供水或旧管网提质增效自然村478条、受益人口8.24万人。(●南方日报记者郑琦李霭莹)
天津北方网讯:为抗击新冠疫情,充盈百姓的米袋子、菜篮子,日前,市财政提前下达2022年支农资金13亿元...
天津北方网讯:记者从市商务局获悉,本轮疫情发生后,各大电商平台企业发挥线上下单、线下无接触式配送...
天津北方网讯:记者从市公交集团了解到,11日起,防范区域内乘公交健康码查验方式有变化,乘客必须凭手...
天津北方网讯:昨天上午,北辰区集贤里街开始了第二轮全员核酸检测。在各社区采样点,医务人员、社区工...
天津北方网讯:日前,和平区五大道街居民向本报热线23602777电话反映,小区门口的建和菜市场存在违法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