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城市 > 正文

惠州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 交通一体化全面融入“轨道上的大湾区”

  • 2021-11-29 08:30:41 来源:南方日报

11月27日,DJ7208次列车从深圳北站开出,一路向定南南站驶去,标志着赣深高铁全线进入按图试运行阶段,赣深高铁全线通车运营进入倒计时。赣深高铁通车后,惠州主城区到深圳的列车行程也将缩短至半小时左右。

融深融湾,交通先行。惠州市第十二次党代会报告提出,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深度融深融湾,打造珠江东岸新增长极。以交通一体化为先导,惠州将加强与深圳全方位对接,深度融入深圳都市圈,加快深莞惠一体化,促进粤港澳大湾区高效协同发展。

交通一体化

全面融入“轨道上的大湾区”

北起江西省赣州市,途经广东河源、惠州和东莞市,终至广东省深圳市——全线长436公里的赣深高铁,沿途设有赣州西、博罗北、惠州北、仲恺、深圳北等14个车站,计划于今年12月具备开通运营条件。届时,赣州至深圳的列车行程将由现在的7个小时缩短为2个小时左右。

未来的日子里,在原有厦深高铁的基础上,惠州还将继续迎来广汕高铁、深惠城际和深汕高铁。在惠州,一张能在半小时快速通达大湾区核心城市的轨道交通网正加速形成,助力惠州全面融入“轨道上的大湾区”。

在粤港澳大湾区和深圳先行示范区“双区”建设背景下,紧邻广深莞的惠州发展迎来重大机遇。惠州市党代会报告提出,要强化大湾区东部枢纽门户地位,发挥惠州作为珠三角连接粤东北及闽赣的门户作用,打造承东接西、连南带北的交通枢纽。

2019年底,惠州发布了“丰”字道路交通主框架总体布局规划,将打造“三横一竖”的“丰”字开放交通体系。其中“第一横”对接广州(知识城),形成辐射粤东北地区的沿江交通轴线;“第二横”对接东莞(松山湖)、广深港澳科技创新走廊,形成辐射河源、梅州的中部交通轴线;“第三横”对接深圳(前海)、香港,形成辐射深汕特别合作区及粤东地区的东西交通轴线;“一竖”连通中心城区与惠州湾,推动陆海呼应、江海联动,形成由沿江走向沿海的南北交通轴线。

进入2021年,惠州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持续火热。当前,作为“丰”字道路交通主框架南北轴线的一号公路正在紧张施工中。按计划,这条公路将于2025年基本建成,其中,北先行段计划今年底完成白石互通至小金河大道段路基工程施工,力争明年底实现全幅通车;南先行段至大亚湾力争明年底实现半幅通车。

11月18日,惠州鹅城大桥及引道工程建设项目正式开工。这座总投资14.98亿元的大桥,建成后将缓解惠州东江大桥交通压力,有利于惠州江北中心区与桥东片区、水口片区、惠城南部片区的快速联系。

一边是轨道交通的跨越式发展,另一边是快速路网体系的建设,惠州在持续疏通内部“毛细血管”的同时,也加速推动实现广深港惠“一小时生活圈”成为现实。

大交通带动大发展格局。越来越高效畅通的现代化综合立体交通网络,为惠州深度融深融湾按下启动键。

港口兴则城市兴。今年以来,惠州市委、市政府重新谋划布局港口经济发展。日,位于惠州港荃湾港区的荃湾5万吨级石化码头进入竣工验收阶段。预计于明年2月投入使用,并力争在3月开通对外口岸。这一石化码头投产后,将实现年吞吐量一千万吨规模,为大亚湾石化区成品油出口带来便利。

作为粤港澳大湾区的六大港口之一,惠州港也是珠三角地区唯一拥有30万吨级大型泊位的港口,其区位优势、资源优势决定了其在惠州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战略地位——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实现“对内大循环、对外大联通”的重要枢纽。未来,惠州将加快布局港区现代物流集聚区,推动惠州港从产业港向贸易港、产业港并重转型。统筹岸线、航道、码头等资源,盘活处置好港区历史用地,抓紧引进国际航运龙头企业,开辟更多国际海运航线,推动“海陆空铁”多式联运无缝衔接,打造大湾区乃至全国南北出海新通道。

产业一体化

加强与深圳全方位对接

在位于博罗县园洲镇的欣旺达惠州新能源有限公司车间里,28条现代化生产流水线正高速运转着,分拣、封装、贴标、打包,1分钟内可以完成146套锂蓄电池从配件到装箱的过程。

这是深圳企业欣旺达电子股份有限公司在惠州落户的第10个年头。随着新能源汽车的爆发式增长,锂电产业供需两旺,欣旺达惠州新能源有限公司也于2020年实现产值突破一百亿元,成为博罗县第一家百亿产值企业。

早期,和不少落户惠州的深圳企业一样,欣旺达的研发基地设在深圳,生产基地在惠州。而今,欣旺达惠州新能源有限公司也具备了锂电池研发功能,吸引更多新能源领域高端人才到惠州基地扎根发展。

从欣旺达惠州新能源有限公司出发,沿216县道西行大约20公里,是今年3月底投产的正威惠州高端铜加工项目。这同样是总部位于深圳的世界五百强企业投资的项目,当前,正威(惠州)新材料制造产业园项目二期建设正酣。如果进展顺利,今后这里将建成世界单体最大铜杆制造基地、世界单体最大铁路导线基地。

欣旺达和正威项目在惠州的发展历程是惠深产业融合的缩影。统计数据显示,2020年以来,惠州就有超过110宗签约项目来自深圳。因地理上相邻、产业互补强,加上土地开发强度较为悬殊,年来,“深圳研发、惠州制造;深圳总部、惠州基地”的故事在两地频频上演。

在中山大学区域开放与合作研究院院长、粤港澳发展研究院毛艳华看来,惠州在石化、电子信息和医药等产业领域具有良好基础,通过落实“双区驱动”战略,发挥好产业基础优势,可以为深圳优质产业项目转移提供更广阔的空间,在更高层面、更高水、更大范围上实现产城融合。

今年4月,广东省政府发布《广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明确,深圳都市圈包括深圳、东莞、惠州全域和河源、汕尾等两市的都市区部分。

在此基础上,惠州市委、市政府出台《惠州抢抓“双区”建设重大机遇深度融入深圳都市圈的行动方案(2021—2023年)》,提出了“融深35条”,这也成为惠州深度融入深圳都市圈的行动指南。方案提出,要加强与深圳都市圈发展规划衔接,在基础设施上加快协同,在产业发展上承接辐射,在创新创业上学借鉴,在城市建设上对标提升。这些举措,也将加速惠州与深圳一体化、同城化发展。

有了政策支撑,惠州全面对接深圳的步伐逐渐加快。如今,抢抓“双区”和“两个合作区”建设机遇,惠州正深度参与大湾区建设,加强与深圳全方位对接,推进产业深度融合发展,携手提升产业基础能力和产业链水,打造成为大湾区世界级先进制造业基地不可或缺的一环。

城市一体化

提升融入大湾区发展实效

《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第八章第五节明确提出,高水打造惠州粤港澳绿色农产品生产供应基地。

日前,粤港澳大湾区(广东·惠州)绿色农产品生产供应基地首家现代化中央厨房——广东国惠膳餐饮有限公司开业。包括这一企业在内,该基地已引进首批16家行业头部企业进驻,初步形成了涵盖台运营、食品加工、生鲜出口、中央厨房等多元业态的农产品加工集聚区。

同样是这一基地,不久前,首批供港果蔬在这里发出。由于引入了海关检验检疫和全程监管服务,海关对供港农产品的查验和封关程序在基地就能完成,免去了在口岸拆检的程序,大大提升了农产品通关效率。供应基地与海关的联合,不仅意味着更高效的农产品流通模式,更重要的意义是,供应基地将打造成为执行供应港澳质量标准、提供全程通关服务的绿色安全农产品供应基地。

对于惠州而言,这是又一个供港农产品绿色通道的开通,更意味着农业生产供应模式的小范围变革——从生产环节开始,农产品生产将对接更高的质量标准,建立起可溯源的绿色农产品安全保障体系,实现向大湾区广阔市场的高效供应。

报告提出,要建好粤港澳大湾区绿色农产品基地,打造大湾区主要“中央厨房”。对于惠州而言,在“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打通高品质农产品的生产、供应链条,也将让更多来自各地的优质绿色农产品加速流向大湾区乃至国内外市场。

在惠州,融入大湾区的行动并未止步于要素和商品的快速流通。党代会报告明确,要深化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融合共享,强化生态环境共保共治,提升融入大湾区发展实效。

对于如何与深圳等周边发达城市实现更好融合,惠州市已经明确思路——将加强惠阳区与深圳龙岗区、坪山区,仲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潼湖生态智慧区)与东莞松山湖,大亚湾经济技术开发区与深圳坪山区、大鹏新区,惠东县与深汕特别合作区,龙门县、博罗县与广州增城区、从化区的规划对接,促进与广州、深圳、东莞接合片区规划融合。

在此基础上,党代会报告进一步提出,探索建立惠州与港澳特色合作台,高标准建设港澳青年创业基地,营造适合港澳青年创新创业人文环境,促进惠港惠澳紧密合作。

10月30日,在紧邻深莞的惠州潼湖生态智慧区,来自深圳企业投资的中创盈科5GAI产业项目正式开工建设。当前,潼湖生态智慧区正谋划打造以中韩合作、惠港合作、惠深合作为重点的粤港澳特色合作台,加快建设千亿级现代产业新城。

可以预见的是,通过强化与广深莞协同联动,加强与港澳合作交流,惠州的区域综合竞争力也将持续增强。

■专家解读

中山大学区域开放与合作研究院院长毛艳华:

加强惠深功能园区共建

探索全面合作创新体制机制

惠州市第十二次党代会报告提出,要实施深度融深融湾行动,打造珠江东岸新增长极。惠州深度融入深圳都市圈和粤港澳大湾区的行动已经开启,要实现更加深度的融合,惠州可以选择哪些区别于其他城市的路径?

中山大学区域开放与合作研究院院长、粤港澳发展研究院毛艳华接受南方日报记者专访时表示,基于惠州的石化、新材料等优势产业基础,惠州可谋划加强与深圳的功能园区共建,探索全面合作的创新机制体制。

“在粤港澳大湾区的整体规划中,惠州是节点城市。应当加强发挥自身的优势,在大湾区的现代产业体系构建、交通基础设施、优质生活圈等方面,发挥区位优势和比较优势,参与大湾区的互联互通和高质量发展。”毛艳华说。

深圳都市圈的一体化建设应集中在基础设施、产业和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在大湾区中,惠州有自己独特的优势,比如土地资源丰富,空间很大,也有如石化、新能源、电子信息等优势产业,惠州良好的生态环境,更是具有无可替代的产业集聚发展要素。”

毛艳华表示,在深圳都市圈中,深圳是中心城市,拥有强大的人口集聚力。《深圳市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公报》显示,深圳常住人口已有1756万人,与2010年的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的1042万人相比,增加713.6万人,增长68.4%。毛艳华认为,当前,深圳亟须通过都市圈的合作,更好地解决人口密度过大和产业发展的土地要素困局。与此同时,惠州有着相对较多的可开发空间,因此可以更好地借助深圳都市圈的一体化合作,承接来自发达城市的人口、资金等要素以及产业转移。

在毛艳华看来,惠州提出实施深度融深融湾行动,是寻求在深圳都市圈和粤港澳大湾区框架内更加紧密的合作,构建一体化产业、交通和城市形态。要更好地做到一体化发展,惠州必须着力提升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水,以深圳为中心,更好地构建区域产业链。另一方面,在公共服务领域,也要更好地推动公共服务水和体系衔接,不断优化教育、医疗等城市基础设施配套,打造具有吸引力的人才环境。进而,从联结人才开始,深度实现产业和城市联结。

“深圳这些年在体制机制改革创新方面作出了许多先行先试的探索,在都市圈的语境里,这些成功的经验对于惠州探索体制机制创新和更高水的开放是有益的借鉴。”毛艳华表示,对于惠州而言,营商环境的全面优化是很好的改革创新着力点。惠州通过和深圳的深度合作,可以探索建立深惠合作示范园区,更好地复制推广先进经验,通过加强功能园区的共建,探索全面合作的创新机制体制。

■代表声音

产业融合交通互联港口转型

——惠州市党代表热议“融深融湾”

11月28日,在惠州市第十二次党代会各代表团分组讨论中,“融深融湾”成为不少代表关注的热点。

惠州市党代表、博罗县委副书记、县长邱志彪在分组讨论中表示,惠州提出强化和广深莞的协同联动,深度融入深圳都市圈,为博罗未来城市和区域发展方向提供了指引。博罗沿东江经济带片区邻广深莞,要主动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必须按照镇区、园区一体化发展的理念,对标深圳、融通东莞、连接广州,强化沿莞临穗的区域联系,加快建设产业新城和品质新城,提升发展能级,推动形成交通互联互通、产业高度融合、发展互相支撑的格局。

惠州市党代表,惠阳区委副书记、区长谭星海表示,惠阳临深、临莞,辖区内有惠州机场、惠州南站,区位交通优势明显。惠州市委、市政府大手笔谋划的“丰”字交通在惠阳境内布有线路14条。通过“丰”字交通、轨道交通等建设,预计到“十四五”末,惠阳将实现15分钟上高快速路、50分钟到达惠州市中心和惠州机场、60分钟到深圳市中心、90分钟到东莞市中心、120分钟到广州及珠江西岸,深度融入外部城市网络,加速获得深圳都市圈城市间频繁流动的信息、知识和资源流,创新、整合转化为惠阳的现实生产力。此外,惠阳将加快推进产业园区市政道路建设,通过进一步完善园区与外部道路交通衔接,助力产业园区发展壮大。

“过去,我们对深圳研究了解不够,错失了很多的良机。比起佛山、东莞,惠州是最有条件和深圳融合发展的,现在要行动起来。”惠州市党代表、惠州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陈力强表示,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既是深圳的机遇,也是惠州的机遇,惠州要全方面向深圳学,在轨道交通、港口建设等方面加强对接,努力成为深圳创新资源外溢的首选之地和最佳选择。

惠州市党代表、大亚湾开发区霞涌街道党工委书记翁修强表示,报告指出“推动惠州港从产业港向贸易港、产业港并重转型”,令人振奋。惠州港的开发是大亚湾区几代人的夙愿,惠州海洋资源丰富,应成立专门机构,谋划好海洋经济的发展,把惠州滨海资源连片规划设计,打造沿海经济带。(南方日报记者廖钰娴马发洲周欢)

标签: 深度融入 发展格局 莞惠一体化 协同发展

推荐阅读

抗疫保稳硬核举措 13亿元支农资金提前下达

天津北方网讯:为抗击新冠疫情,充盈百姓的米袋子、菜篮子,日前,市财政提前下达2022年支农资金13亿元...

全城保供 电商参战 日均投放生活必需品1200吨

天津北方网讯:记者从市商务局获悉,本轮疫情发生后,各大电商平台企业发挥线上下单、线下无接触式配送...

疫情防范区乘公交须亮“绿码” 全市地铁间隔调整为10分钟

天津北方网讯:记者从市公交集团了解到,11日起,防范区域内乘公交健康码查验方式有变化,乘客必须凭手...

检测一线忙碌身影 “暖心午餐”送到核酸采样点

天津北方网讯:昨天上午,北辰区集贤里街开始了第二轮全员核酸检测。在各社区采样点,医务人员、社区工...

建和菜市场内违法建筑12年拆不掉 机构变了 原有处罚谁来执行

天津北方网讯:日前,和平区五大道街居民向本报热线23602777电话反映,小区门口的建和菜市场存在违法建...

猜您喜欢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注明"转载来源"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亚洲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烦请联系。 联系方式:8 86 239 5@qq.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