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宝德 本报记者 谭迎春
(资料图)
我国灾害种类多、分布地域广、发生频率高、灾害损失重、安全风险大、事故隐患多、诱发因素多,事故易发多发,公共安全保障压力大等现实问题,一直困扰着各级应急管理部门。为深入贯彻“以信息化推进应急管理现代化”,促进网络信息技术与应急管理业务深度融合,2020年5月,应急管理部在省级应急管理部门开展“智慧应急”试点建设工作。
日前,省应急管理厅“智慧应急”建设成果作为典型案例被纳入2021年《中国电子政务年鉴》。据了解,2019年、2020年、2021年我省对应急管理信息化地方建设任务书中包括的指挥信息网、数据治理系统、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风险监测预警系统、自然灾害监测预警等24项任务已全部建设完成并使用;2021年12月我省“智慧应急”试点顺利通过应急管理部评审验收,应急管理信息化建设从原来“零起步”向智能化迈进。
“基础工作信息化,信息工作基础化”。一直以来,省应急管理厅将信息化工作作为“一把手”工程亲自统筹部署,并提出了“统一标准、顶层规划、统筹建设、强化应用”的工作要求和“物理整合、互联互通、数据汇聚、高端应用”的具体步骤。为高标准完成“智慧应急”试点建设,专门组建专班制定“智慧应急”试点建设工作实施方案和“智慧应急”试点建设工作任务分解表,横向融合各委办厅局数据资源,纵向贯通市、县应用服务,对试点建设内容逐项提出具体实施要求和时间表,落实责任部门、单位,合力推进建设、应用等工作,探索形成了应急管理信息化工作密切合作模式。
为全力保障“智慧应急”试点建设各项任务顺利完成,我省累计投入建设资金4000余万元,采用“省级建设,省、市、县分级应用”的集约化模式保障资金使用最大化,通过一次建设多年免费迭代开发的合同条款,既保证了系统对业务需求变化的适应性,也保证了工作流程和标准的统一规范,同时也节约了基层信息系统的建设资金。
为确保信息化建设能够发挥作用,省应急管理厅组成团队赴水利、地震、测绘、气象、林草、自然资源等单位积极推动建立数据共享机制和应急协同机制。
此外,通过“要”“买”“采”的方式解决关键数据获取难题,实现应急管理厅内部数据、外部门数据、社会及互联网数据、感知数据等全域应急数据的接入。通过统一接入,解决应急管理信息资源在集中汇聚时面临的分散孤立、源头多样、跨网传输等问题,为应急数据资源的汇聚集中、统一标准化处理和信息资源池构建提供源数据支撑。
同时,还完成了数据治理系统建设,数据服务总线实现应急管理部、省级互联,目前已汇聚160余亿条数据,并且常态化更新。
我省的“智慧应急”试点建设主要覆盖了监测预警、辅助决策、监管执法、救援实战、社会动员等业务领域,目前已全部完成建设和应用,实现了全省应急管理用户信息化系统“一站式”访问和“一平台”办公,全面提高业务效能。
监测预警业务域主要建设了危化品企业监测预警、尾矿库企业监测预警和安全生产管理系统,通过采集企业基础数据、动态感知数据,以及企业每日安全承诺、特殊作业等日志填报,为监管工作提供智能、科学、高效、快捷的信息化支撑;并完成了三维倾斜摄影试点建设,对接安全生产系统实现了三维立体的企业运行监控。
监管执法业务域主要建设了“互联网+政务服务”系统,与政务服务网、统一身份认证、电子证照平台、政务服务事项管理平台完成了对接和数据互联互通,将省级应急管理政务服务事项的16个大项、46个子项进行全面公示;建设了“互联网+监管”系统,建立监管对象名录库、执法人员名录库、法律法规库以及监管事项库,并完成“双随机、一公开”监管系统建设,为各级监管部门提供工作支撑;完成了“互联网+执法”系统升级建设,接入了行政监管事项、法律法规、执法人员信息、检查对象数据,提升了事中事后监管规范化、精准化和智能化水平。
救援实战业务域主要完成了信息汇聚可视化系统建设,全面汇聚各类应急相关基础数据,结合贯通基层的数据采集系统,持续更新维护保证基础信息和通讯信息数据真实准确,实现对突发事件的事件动态、舆情动态、应急响应、资源调度、监测预警等信息的可视化展示。
以往传统灾害事故救援时,主要根据指挥员或专家经验,依靠各种图、册、档案等纸质材料辅助决策。为此,我省着重开展了应急辅助决策系统建设,利用数据融合、数据关联分析等技术,结合法律法规、标准规范、事故案例、专业知识等内容,实现精准查询全维数据,指挥员可通过系统查看事故或灾害点救援队伍、避难场所、运输资源、通讯资源等信息资源,给决策指挥提供了全方位的信息保障;实现自动制定救援方案,系统通过对事故或灾害数据进行融合关联分析,生成最为合理的指挥部署方案,并且可以一键调度救援力量;实现智能研判事件态势,系统构建林火蔓延分析模型、洪水径流分析模型和次生衍生事件链分析模型等,快速生成评估结果提供给指挥员或专家进行决策参考。
为解决原有专家管理流程复杂、措施单一等问题,建设了应急专家管理系统,在规范专家管理方面,专家可以通过系统提交申请材料,审核通过后数据直接进入专家信息库;在专家精准推荐方面,系统通过构建专家数据标签体系对专家进行画像,对能力进行智能化分析,根据业务需求科学推荐,形成了一键式抽取模式;在工作成果反馈方面,系统自动通过短信形式通知专家具体工作内容,工作结束后部门和企业可通过系统从工作规范性、专业性、廉洁性等方面对专家进行打分,形成了对专家工作评定和评价的新模式。
为实现从单一灾种向综合监测减灾转变,建设了自然灾害综合监测预警系统,在全要素综合监测方面,获取了自然资源、水利、林草、气象等监测数据,特别是针对水情监测,通过和测绘院合作搭建了多源异构水文基础数据资源池;针对林火监测,在接入天眼卫星火点监测的同时又接入了林草部门火点识别产品,实现共建共享共用。在灾害态势智能分析方面,利用监测预报数据对干旱、洪涝、大风、高温、低温冷冻等灾害类型进行短中期区域风险评估;利用干旱遥感反演、积雪遥感反演等产品对目标区域进行自动化监测,实现对强度和影响范围的分析。同时,还联通安全生产风险监测预警系统,掌握企业生产运行数据和视频监控,严防极端恶劣天气造成安全生产事故。
据了解,《黑龙江省“十四五”智慧应急管理信息化建设规划》已编制完成。“十四五”期间,将针对省内灾害事故特点,重点围绕危险化学品、矿山等生产安全事故,森林草原火灾、洪涝干旱、冰雪凌汛等自然灾害,以数据驱动应急管理业务为核心,基于大数据、云计算、物联感知、人工智能、机器学习、边缘计算等前沿科技,通过推进工程项目建设、深化业务系统应用等措施,全面提升应急管理智慧化水平。
□徐宝德本报记者谭迎春我国灾害种类多、分布地域广、发生频率高、灾害损失重、安全风险大、事故隐患多
当清晨的第一缕阳光缓缓升起,最早将太阳迎进祖国的“华夏东极”抚远,瞬间被照亮。宽阔的黑龙江,波光粼粼
“天气预报说这几天要下雨,赶快收稻子!”9日,记者来到牡丹江市西安区海南乡河夹村村口,马路上农用机交
□本报记者刘晓云她坚守着,从一名技术员成长为拥有国内5项专利、国际3项专利的恒丰技术“大拿”,助推
“这玩意坏了谁会修啊……”一边熟练在配有北斗导航的无人智能插秧机控制板上操作,一边憨笑的张良宝是北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