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年间,从最初的老式16车床,到进口西门子系统的车铣复合机床,再到配有机械手臂的数字化柔性生产线;从车工到车工班长,从卧式加工中心操作工到数控班长,从中国电子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第四十九研究所(简称49所)青年岗位能手到中国电科青年岗位能手再到中央企业青年岗位能手……在见证技术装备快速发展的同时,49所数控班组长路明望也逐步成长为一名优秀工匠。
走进49所机械加工车间,虽然机械轰鸣声不绝于耳,但很少能见到工人的身影。在这里,2台机械手臂有条不紊地在每个加工中心之间来回穿梭,传送物料。机械加工车间里,路明望和一名工友站在一旁,仿佛成了机器人的“监工”。
(相关资料图)
路明望(右)调试机床程序
这里的“监工”不同寻常,因生产的产品与载人航天工程相关,他们都是敢打硬仗、敢碰硬钉的“尖兵”。
“被质疑过,也失败过,但我想说,最后我成功了。”路明望所说的质疑和失败缘于一件产品的加工。这件产品对加工要求极其苛刻,既要保证0.2毫米的尺寸,又要保证底面不变形。“0.2毫米,相当于两张A4纸加起来的厚度,这么薄还不能变形,当时所里仅有几位老车工能加工,且产品合格率不高。”面对这块难啃的硬骨头,年轻气盛的路明望极力要求试一试。回想那段经历,路明望用4个字概括——非常艰难。挫折的尽头是成功,为此他给自己树立了一个座右铭:“认真做自己,无论做什么事情,只要肯努力,就一定会成功。”
当时,普通车工工作,路明望干起来得心应手,可应对数控机床操作,他就是一个“小白”,一切归零,从头出发。
“在工作中,每隔一段时间,我就会给自己设立一个小目标,为之奋斗。”路明望初到数控班组,给自己定下的第一个目标是迅速掌握操作技巧。“机床是纯进口的,操作面板全部是英文,这难度对我来说着实有点大。”路明望苦笑着对记者说,起初只能死记硬背每一个按钮和程度段,通过认真学习和师傅的精心教导,经过6个月不懈努力,终于可以独立完成操作。第一个目标实现后,路明望又给自己跟进了一个新目标——提高工作效率。
校对机械手点位
“学习技术不是拷贝文件,得学会它、运用它,并加以改进变成自己的东西。”路明望通过在网上查阅资料,独立学习了西门子子程序运用方法,改变了以前许多老程序的编程方法,大大缩短加工时的编程时间,工作效率大幅提升。
正因他好钻研、加工质量高,在数控车间,为载人航天工程配套的接头类零件基本都是由路明望加工完成的。某系列的接头尺寸多、公差小,内孔粗糙度要求高,需要在60倍显微镜下检验。60倍显微镜下能看到什么?路明望给记者举了一个形象的例子,“60倍显微镜下,手纹就像山沟一样大。”为了完成这一生产任务,路明望主动放弃高温假期,独自一人在超过30℃的气温环境下抢任务,为后续工序留有足够时间。某型号的冲压模具使用时间过长且已磨损严重,无法冲压出合格产品,而模具加工是路明望第一次接触。在保证产品的尺寸精度、粗糙度的基础上,既要保证上模与下模的完全闭合,还要考虑在冲压过程中产品的弹性变形问题,他在查阅以前的模具生产资料后,经过无数次的实验,终于生产出合格的模具。
查看智能柔性加工系统生产数据
2022年,49所启动建设接头类、壳体类零件自动化生产线,实现生产能力提升,降低制造成本,提升生产计划管理和生产过程质量管控的信息化水平。在生产线前期建设中,路明望参与了生产线位置布局、机床夹具的设计、加工生产工艺编排及加工刀具的选用,也在对一系列设备的初步验收中学习到很多新的知识。基于对所内产品特性的了解,他提出了很多改进方案,得到了所里和乙方的一致好评。
穷尽方法、不遗余力、精于一道、为此一生是工匠精神的精髓所在。路明望从父亲、师傅和各位前辈身上学到了严谨踏实的工作作风,并以此激励自己带领数控班组不断攻坚克难,出色完成了每一项工作任务。作为一名工匠,他严格把控手中每一个零件的质量,为载人航天事业发展提供了可靠的保障。“要么不学,要学就学到最好。”这是路明望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而他加工的产品兑现了这一承诺。
“49所也许并不为人熟知,但是说起载人航天工程、中国空间站、神舟系列飞船,相信大家并不陌生。49所是我国承担军用敏感元器件和传感器研制的一类骨干研究所,作为航天传感器的核心研制生产单位,从1995年开始为载人航天工程配套传感器产品,能为我国载人航天工程贡献青春力量,我感到非常自豪。”路明望望向数控车床内高速旋转的工件,眼里的光和自信印证着他将青春镌刻在浩瀚星空的决心。
记者 李爱民
标签:
16年间,从最初的老式16车床,到进口西门子系统的车铣复合机床,再到配有机械手臂的数字化柔性生产线;
通过一根细细的导丝,就可以游走于冠脉、血管之间,这就是心脏介入手术的神奇之处,但能掌握这门“手艺”的
4月12日消息,比亚迪官方正式公开了新款小型纯电车“海鸥(图片)”的内饰宣传图,延续海洋美学设计,定位...
据国家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网:榆林市横山区气象台2023年04月12日16时42分解除雷电黄色预警信号。
4月11日,“广州市青年医学创新实践研究计划(肿瘤领域)”项目在广州市南沙区创享湾专创国际青年社区正...